發文者:李佳螢

201382692630236.jpg

  差不多先生傳是胡適的名篇,比起魯迅的孔乙己或阿Q正傳來說,也更容易閱讀,因此這學期我把它安排在高年級學生的課堂寫作上,讓他們體驗過去的文人情操。
 
  胡適雖然是當時白話文運動的先驅,然而和我們這樣早已嫻熟白話文使用法則的後人來說,文章整體讀起來還是生澀不自然。然而撇開稍微還帶些文言的用字不談,裡頭的意義倒是相當淺顯。
 
  因此我一簡介完作者和時代,便就著題目問學生:「請你想一想,如果凡事只求『差不多』,究竟會出現什麼問題?」
 
  學生其實很容易得出答案:「那就不會仔細,也會越來越懶散了。」確實,當時的時代背景落在「改革」,這篇文章的用意也是如此,所以在結尾採用一種反諷的方式,在前面的段落也沒有刻意用帶有情緒性和指責的字眼,但是讀完文章,我們卻可以很容易的感受到作者並不希望我們學習「差不多先生」,而是將他的下場引以為戒,反省自己的所作所為。
 
  例子採用順序法,情節也是由輕到重,最終差不多先生終於因此丟了小命,卻受到全國追念,最終「禍害他人」為止。因此舉例並不難,只要切合題目,就能事半功倍。
 
  只不過在寫作這篇時,我也特意提醒學生,和以往寫人物時不同,差不多先生不是真的一個人,而是代表了有著某種特殊個性的群體。所以在介紹他時,作者並不拘泥於五官,而是他表現出來的性格,所以必須特別留意。
 
  而實際寫作以後,也確實有幾位學生寫出了很不錯的作品。
 
  例如好奇樹班的劉晉源(國一),他的主題是「亂講話先生」。
 
亂講話先生  劉晉源
  中國最出名的人是誰?提起此人,人人皆知,處處聞名。他的五官端正,行為舉止乍看之下也與一般人相同,不過他有一個毛病――喜歡講話。
 
  喜歡講話,乍聽之下不是什麼嚴重的問題,可是胡亂說話就不行了。歸一先生就是這樣。有一次,他去參加別人的喪禮,弔喪時,他肚子忽然餓了,便起身對著淚流滿面的家屬說:「請問可以吃飯了嗎?」見主人不應,便生起氣來道:「您們淚流滿面,死者也不會復活,還不如把供品拿出來讓大家果腹。反正『它』也不吃,放到最後也會腐爛,難道不是糟蹋食物嗎?」一邊說,還一邊用手指著臺上的遺像。話才說完,馬上被氣憤難當的家屬趕出會場,從此再也沒有人敢請他去喪禮了。
 
  又有一次,他到外地去旅行,當地的飲水、食物都粗劣的難以入口,盜賊四起,人人自危,可是他毫不在意,照吃照喝。有人問他怕不怕生病,他大剌剌的說:「水喝下去成尿,食物入肚成糞,惟有液體固體之別,吃飯和吃屎哪裡有差呢?」
 
  由於他不分場合的胡言亂語,早就得罪了不少人,經過有心人士的渲染後,這段話一傳十,十傳百,全國上下不論男女老少,人人皆知。大家都當作笑話看待,一看到歸一先生外出用餐,便笑著問他:「食屎乎?」他面紅耳赤,羞憤得說不出話。經過這段教訓之後,歸一先生終於反省自己,改了口不擇言的毛病,說起話來也會考慮別人的心情,變得中規中矩了。
 
 
  晉源的題目是「亂講話先生」,不過我認為改成「口不擇言先生」會更加明確。在敘述上他保留了文白夾雜的味道,讀起來格外有趣味。例子也張弛有度,不會偏離主題,讀起來除了令人會心一笑之外,也心生警惕。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有「禍從口出」的經驗,因此這篇文章也確實符合了「差不多先生傳」的寫作主旨。
 
 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ChiaYi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