發文人:蘇儀兒
成長之路上我學會兩件事:
第一、啟蒙老師非常重要。(我勉勵自己不當一個帶給孩子終身夢魘的老師)
第二、先有興趣、再求專業,耕耘教育需要時間。
幾年教學路上我也發現:
第一、愛看書的孩子不一定會寫作,
他們只覺得書的內容很有趣,
看完後,
能說出大意和喜歡哪個角色已經很不錯了,
卻不會思考有什麼文句修辭值得學習、吸收,
好在日後運用於作文之上。
第二、會說話的孩子不一定會寫作,
他們總覺得說的比較快,何必要用筆寫呢?
大家都誇讚他們口才好,
以致於他們越來越相信說話才是王道,
卻沒有人引導他們明白文字的美妙,
或是作文的真正用意。
其實,
我不明白為什麼要給小學生寫些虛浮議題,
如果連生活週遭的人物、景色都描寫不好,
就算會寫「那一場及時雨」、「建立有愛的社會」那又如何呢?
如果連基本的日記都寫不出來,
卻寫了一堆關於未來的目標計畫,那又如何呢?
不就是老師要他們寫給父母看,哄父母開心的嗎?
如同學了一堆英語文法,背了一堆高級單字,
卻連簡單的生活詞彙和旅遊都不熟悉一樣荒謬。
有些老師喜歡把大綱寫得清清楚楚,
學生只要像回答問題或填空,
就能組織成一篇非常優秀的文章,
但換個題目呢?
學生還不是沒自信去寫嗎?
我們的作文班只有簡單提示,
然後問孩子他們的感受,再去問為什麼?
可以換個角度看嗎?你接下來想怎麼寫呢?為什麼?
也許,學生初期文字短少、句子又差勁,
但,那就是他們想說的話,
如果連想說的都不能說,
沒有了「自我」,
文章的意義到底是什麼?
老師該做的,
是教他們如何把想的寫更好,
而不是逼他們寫大人們想看的。
這次開學班招生,
每班我只收5-7位,
因為我要與學生近距離探討寫作,
大部分時間,我們會分享各篇名作,
一起討論修辭、優缺,
然後仿作或擴寫。
一部分的時間,我會提供他們資源,
自由去創作、尋找自我風格。
每一堂都會練習寫作,
但不要求每堂都要寫一篇新題目,
大部分作文班這麼做,
其實是為了向父母交差,
因為很多父母花了錢,
就要馬上驗收成果。
但大家都忘了省思:這篇寫得不是很好怎麼辦?怎麼樣可以更好呢?
這不是幾行評語寫一寫,
孩子就能馬上領悟並真正改進的。
寫作是一生的事,在將來──
寫報告、寫部落格、寫論文、寫履歷、寫情書、寫企劃、寫信給客戶、廠商......
無一不需要運用文字為自己爭取加分,
我們會花時間來研究──怎樣寫出我自己?怎麼樣才能提升文句?
希望支持這個理念的家長能為孩子報名,
但,我們 不是 經營補習班、安親班,
而是提供願意花時間學習寫作的孩子們,
一個有別與其它的學習、討論環境。
為維持同學學習權益,
開學班 不招收 只想玩遊戲,卻不想學習的學生,
如老師發現這樣的情況,經溝通仍無效果,
本教室保有退費且不招收的權利,敬請見諒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