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有老師在「陳安儀的窩心團」文章下面提問,我把它貼出來:
「關於口說、辯論的訓練,有什麼好方法?」
我上課時的作法是--
「關於口說、辯論的訓練,有什麼好方法?」
我上課時的作法是--
一、討論文章或是時事,盡量不說答案,引導孩子自己找到答案。
比方,閱讀一篇文章,可以讓孩子分段朗誦,接下來便開始提問:
你覺得本文中,媽媽的個性如何?
比方,閱讀一篇文章,可以讓孩子分段朗誦,接下來便開始提問:
你覺得本文中,媽媽的個性如何?
作者用哪個例子來說明媽媽的個性?
讀完之後為何感覺為何?
作者和母親關係如何?......
當孩子說出的答案不完整時,鼓勵他、慢慢引導其發想。
當孩子說出的答案不完整時,鼓勵他、慢慢引導其發想。
有孩子說出不錯的答案後,也鼓勵其他小孩表達不同看法。
舉凡學習,都讓小孩先用說的,不一定都要用寫的。
舉凡學習,都讓小孩先用說的,不一定都要用寫的。
二、另外多找「正反」兩面的題材讓孩子思辨、辯論。
比方:「學生該不該帶手機上學?」應該的原因、不該的原因各自為何?
有沒綜合折衷之後的看法?
有沒有解決問題的方式?
「彩色路跑該不該舉辦?」.....
「彩色路跑該不該舉辦?」.....
請孩子試著從環保、娛樂、運動三面、不同的議題來討論。
「政府該不該補助小朋友喝牛奶?」
「政府該不該補助小朋友喝牛奶?」
請從經濟、營養、需求面來談談這個話題。
三、舉辦辯論賽。
小朋友很喜歡辯論賽。
將班上同學分成兩組,選出「主辯」、「結辯」,其餘同學都可以當「助辯」。
主辯要先開宗明義起頭,說出本組看法 ;
助辯要接續主辯說明、舉例,並且反駁對方發言;
結辯要做結論。
舉凡「媽媽該不該上班?」
「小朋友要不要上安親班?」
「壓歲錢該落入誰的口袋?」.....等等,
只要是開放性的題目,貼近小孩生活的,都是可以開辯論會的好題目。
辯論終結,一篇很棒的論說文其實也接近完成啦!
四、此外,我常要求孩子「朗讀」。
用清晰、大聲的音量,有感情的聲音,念詩或是念文章,
不要拖拖拉拉、毫無生氣的說話。
選一些有美感、節奏、韻味的詩或文章,
讓他們從朗誦中,學習斷句、學習表現標點符號的感覺,
比方頓號的快速、逗號的停頓、句號的結束、刪節號的語尾可以拖長......
並且訓練聲音和膽量。
五、說笑話、說故事、說經歷....都是很好的練習。
我家常常在吃飯、聊天的時候,小孩會輪流說笑話給大人聽。即便我聽過很多次了,仍然笑得很開心,並且有適當機會就會鼓勵他再說一次給不同的人聽。
別小看小小說笑話的練習,對一個成人來說,都不見得容易喔!所以,用來訓練孩子的口語表達,是很好的方式!
PS:
此外,對於小一點的孩子,
家長們常困擾於他們不開口、不打招呼、不回答別人的問題,
或是不願意跟不熟的人說話,
其實這是很多小小孩常見的狀況。
陌生、怕羞、膽怯都是原因。
與其勉強他們開口,不如多多鼓勵他們先用「其他的方式」表達。
比方以微笑、招手代替打招呼,
點頭、搖頭代替回答,
做到了就給予正向鼓勵,
再逐步擴展到「好」、「不要」....等簡單回話。
切記,
對這類比較敏感的小孩,
無論他們說多、說少,說的多麼幼稚、好笑、可愛,
都不要取笑或責怪他。
因為他們分不清你是在嘲笑他或是只是好玩。
去餐廳、買東西時,記得多給孩子機會去跟陌生人開口,
點餐、拿餐具、問路(廁所).......等
。
尤其孩子有強烈的慾望時,
更是要把握時機,從旁協助、鼓勵,要「開口才能有收穫」。
等他成功經驗日多,自然表達就不再是難事了!
全站熱搜